您所在的位置: 首頁 旅游線路
發布時間:2019-01-02 19:10:47 瀏覽量:1217
在安徽宿松縣和江西彭澤縣煙波浩淼的長江上,孑然兀立著一座風姿秀逸的山,這就是小孤山。
小孤山雖屬彈丸之地,名聲卻很大。山水詩鼻祖謝靈運,在《登江中孤嶼》中,這樣描述小孤山,“亂流趨孤嶼,孤嶼媚中川。云日相暉映,空水共澄鮮。”至于蘇東坡的“大孤小孤江中央”,更是膾炙人口的名句。
同時,小孤山也被畫家們青睞,唐代李思訓的《長江絕島圖》,畫的就是小孤山與鄱陽湖上的大孤山。
小孤山,有別于鄱陽湖中大孤山。它屹立在宿松城東南六十公里的長江中,秀峰獨立,山高一百余米,最稱著的為龍耳洞,洞內風光旖旎;自山下至山頂亭、塔、樓、閣錯落有致、古樹翠竹掩映,天水一色。
山旁有龍角石,臨江陡峭;山中有龍耳洞,冬暖夏涼,深不可測;山頂有龍口,勢若仰天長嘯。還有一天門、龍眼石、瓊崖滴翠、彌陀閣、先月樓、半邊塔、海神龕、天妃殿、界潮祠、碧云梯、臥羊石、觀濤石、御詩碑和廟藏文物以及眾名士題詠的海門石刻等。這些諸多古跡勝景為的小孤山籠上了一層撲朔迷離的光環。世人也多贊譽小孤山為“海門石柱”、“長江絕島”、“江上第一景”。
小孤山南岸與彭浪磯相對峙,江流湍激如沸,海潮至此不得上,因有“海門第一關”之稱,為橫鎖長江的“楚塞吳關”。小孤山主要建筑是始建于唐代的啟秀寺,座落在半山腰,青瓦紅墻,寺內祀奉著小姑娘娘像,民稱“小姑廟”。小姑廟歷來香客眾多,香火鼎盛。
關于小姑廟,民間有這樣的故事,傳說小姑與彭郎相愛,但終難成眷屬,于是投江殉情,死后化作秀資超然的“小孤山”,又名“小姑山”。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,遂化成石磯,立于江邊,即“彭浪磯”,亦名“彭郎磯”。
陸游說:“凡江中孤山,如金山、焦山、落星之類,皆名天下。然峭拔秀麗,皆不可與孤比”。當你泊船小孤山下,沿著石階,一步步登上小孤山頂,登高縱目,看上下天光,大江澎湃,心中縱起一段豪情。